而根據現存歷史的記載,報時懷錶最早應該是出現在 1680 年代。1676 年,英國鐘錶大師 Edward Barlow (1636-1716)展示了他所發明了的、可裝置在鐘內的齒輪框打簧機制 Rack StrikingMechanism,這個機制直到今日仍被使用在一些現代的問錶之中。Barlow 在1686年製作出一個可以報時報刻的兩問懷錶,並提出專利申請。不過英國鐘錶工會以另一位英國製錶師 Daniel Quare (1649-1724)早在多年前即以發明此一機制為由,希望英國國王 King James II 不要核發此一專利。
為了解決此一爭議,英國國王 King James II命令兩人各自製作自己的問錶來比較。Edward Barlow的問錶分開以兩個按鈕來報時和報刻,但 Daniel Quare 的問錶僅以靠近吊柄處的單一按鈕即可報時報刻,英王因此將專利判給了 DanielQuare。Daniel Quare 對問錶機制還有另一個貢獻,他發明了一種「全然與不全然」 all-or-nothing的機械運作原理,只有報時按鈕壓到底才會啟動報時,這項發明問世至今超過 300年,依舊為現代問錶所採用。
AP Minute Repeater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Circa 1890
寶璣大師 Abraham-Louis Breguet 的貢獻
而發明陀飛輪的天才鐘錶大師寶璣 (Abraham-Louis Breguet) 也接受了問錶發展的挑戰,並做出偉大的貢獻。當德國哲學家兼作家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在兩百年前於哥廷根 Göttingen)寫下「至高的主宰者允諾世界的整體歷史重複發生,就好比時鐘重複報時一樣。」這句名言的時候,寶璣大師也正在巴黎努力製造更小巧、技術層面、更精緻的問錶,他立意要為問錶增添旋律優美的聲調,因為他堅持時間要不是精準動聽,便寧可鴉雀無聲,而寶璣也的確在1783年因此發明了音簧 GongSprings 取代了自鳴鐘和自鳴懷錶裏慣用的小鐘碗和小金槌,創作出能發出優雅樂聲的問錶,備受世人的推崇。
不會永遠被遺忘的問錶技藝
AP Minute Repeater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Circa 1885
時序進入 19 世紀,愛迪生發明了燈泡,全世界即使在夜晚也大放光亮之後,無論是 Daniel Quare、Abraham-LouisBreguet、或是百達翡麗的問錶,很快被秉持實用主義的現代人視為不合時宜的產物。在當時,響聲報時裝置都成了有錢人家的腕錶。而 1970年代的石英和電子錶革命之後,一方小小積體電路就能輕易讓手錶準時以樂聲報時,對手錶抱持完全實用主義態度的人,一只花俏的電子錶就具有「問錶」的性能,也難怪錶界在問錶發展與製造的進展上幾近停滯了數十年。一直要到其後的機械錶復興時期,繁複精巧的機械工藝取代冰冷沒有生命力的電路板、重拾消費者與收藏家的熱誠,這樣的趨勢才因而逆轉。外表設計質樸純雅,外觀看來與一般腕錶無異的問錶(錶殼邊緣的按鍵或是撥柄並非一般對手錶沒興趣的人會注意到的),由於錶面下所暗藏的無數精細零件,幾乎可說是富涵集合了由古至今一切製錶概念和技術的精華,有能力製作一只精良的問錶變成展示一家錶廠的製錶技藝無與倫比的最佳指標,這就是為何今日這些精緻的問錶計時至今仍是頂尖錶廠必爭之地,也是這世上所有製錶大師會窮其一生努力追求製造技術的原因了。
報時錶一般可區分成自動報時錶(俗稱自鳴錶Grand StrikeWatch、Grande et Petit Sonnerie),或根據使用者需要按壓押鈕後才報時的問錶 Repeater Watch(Repetition)。自鳴錶能在每刻及每小時自動發出悅耳的聲音報時,通常也自然也包含有問錶的性能。報時問錶一般有如下的種類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