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3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man 于 2009-8-2 09:43 编辑
一步则是将涂上液状磁粉的金属基板微热加温,直到完全干燥为止,然后将之一入到特制的炉灶中烧冶。搪磁炉灶的特别设计让师父可以仔细监视炉内超过800度的高温,控制到不至于烧融同金属基板,但可以将搪磁粉末烧融到均匀的煳状,并展现出细滑亮丽的光泽。之后,经过第一次烧制的面盘被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在室温中慢慢冷却。如果珐琅质只加温、冷却一次、几乎难免收缩不均而致表面凹凸不平,因此搪磁师父会反覆以上所述涂佈磁粉和烧制与冷却的过程多次,一方面达到希望的厚度和色彩,二来可以藉多次填充每一微小部分,达到毫无塌陷凹坑的地步,加温的程序才算全部完成。
Jaquet Droz 以搪磁面盘为品牌复兴的特色,图为其 Petite Heuers Minutes 手表
最后,再以最细致的黑色磁粉绘上时刻刻度和面盘上的所有记号 (Grand Feu Enamel),再一次烧制冷却,然后经过最后抛光、裁磨的步骤,终于完成一个光亮美丽的无暇搪磁珐琅面盘。由于上述的这些步骤,无一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老到的经验,更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心,因此今日精通熟悉制作搪磁珐琅面盘的师傅日渐稀少。加上即便是经验老到的师父,在每一道烧制冷却的过程中,面盘半成品也难免有一半左右的机率会发生裂痕、气泡等失败的情况发生。所以,儘管外表朴实无华、不若贵金属般耀眼外显,每一只搪磁珐琅面盘的背后其实确隐含着稀有的数量、繁复的人工和高昂的费用等无法抹灭的基因,也难怪同款式的手表中,配有搪磁珐琅面盘的手表定价总是高昂了不少。
Calatrava 5115 Enamel
珐琅工艺品的制作作方法除了搪磁之外,还有其他的几种不同方法: 一是掐丝珐琅(Cloisonne enamel、又名景泰蓝),其方法是以金属丝线盘出花纹,黏固在胎上,再填施各色珐琅釉料在花纹框架内、外,入窑烘烧,重复数次,直到器表覆上的釉层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镀金等手续而制成,其色彩瑰丽光亮,是广为世人热爱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也常被应用在钟表面盘的制作之上。搯丝珐琅大约在元朝时由传教士自中亚传入中国,由于当时的中国在搯丝珐琅的基础技术,如铸铜等冶金技术、以及玻璃和琉璃的制作知识上原本就相当先进,所以在中国人吸收了这种珐琅的制造技术后,又经改良和不断发扬光大的结果,搯丝反而在日后几乎成为中国专擅的一项工艺技术。明朝景泰年间,这种珐琅的制造盛极一时,制品既多,也最精美,当时的成品常以一种特有的蓝色为基调,「景泰蓝」也因而得名,并在中文裡成为「搯丝珐琅」的代名词。一只製作精良的掐丝珐琅(景泰蓝) 面盘手錶往往具备珐琅色彩润泽鲜明、搯丝整齐匀称以及镀金灿烂光亮的特点,其玲珑的造型,千变万化的图纹,恒久散发出一种古雅的温馨,使人目眩神迷,爱不忍释。
Ulysse Nardin 也以掐丝珐琅着称,图为其 Lightning Cloisonne Enamel 手表
第二种是内填珐琅 (Champlevé Enamel),其工艺与掐丝珐琅相似。只是器表的纹饰採用斩刻、敲压或腐蚀等技术形成,由于填烧的釉层有厚薄的不同而呈多种形态。另一类则是在胎上精凋细刻成漂亮的锦地及纹饰,再填烧各色透明釉,釉色与花纹、锦地、胎色交相辉映,分外美观。
Vacheron Constantin 250 周年纪念的 Les Metiers d'Art 珐琅表
Les Metiers d'Art 珐琅表面盘的制作分解图:读者可以看出内填珐琅法中,
金属基板先经蚀刻,再内填珐琅烧制的特殊步骤 (photo courtesy of alex)
Vacheron Constantin 在今年的 250 周年特制表款中便发表了一系列四只的 Les Metiers d'Art 珐琅表,其珐琅便是以内填珐琅法烧制,结合了珐琅烧制、金属蚀刻和宝石镶嵌等多种技巧而成的阿波罗神驾车的精美图桉,充分展现江诗丹顿高超的面盘工艺的精华。
Patek Philippe 的微绘珐琅大师 G. Menni 临摹 Peeters Bonaventura 的画作
Entrance to Harbor 所创作的怀表
第三种是所谓微绘珐琅 (微缩彩绘珐琅 Enamel Miniature),又叫画珐琅,是这三大类珐琅中最困难的一种。画珐琅的制作技法,起源于 15 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其制作方法是在金属板上先上数层白釉 (金属胎), 烧结后做底板 (磁胎), 再以各色釉彩于此底板上作画, 就像油画一样细绘出图桉, 此时溷色是最大的学问, 如果溷色过度则烧结后图桉模煳不清破坏画面, 所以当局部描绘后要先烧结, 再描绘下个部份, 再烧结, 一直重复此动作才能完成作品, 有时须重复烧结数十次, 如果中间一次烧坏(如龟裂,溷色失败...等) 都会毁坏此作品, 所以微绘珐琅十分珍贵, 所以一只好的微绘珐琅表价值常动辄百万甚或千万以上。
Glashutte Original 的 Meissen 珐琅表可以说是一种磁胎的微绘珐琅表
Meissen 的珐琅面盘,无金属基板,呈半透光的独特样貌
微缩珐琅彩绘艺术是日内瓦制表七大工艺之一。在 18、19 世纪曾有多达数百位的画师在从事这方面的艺术工作,因而闻名于世的微缩珐琅彩绘大师也有数十人。然而到了 20 世纪初,由于製作一个微绘珐琅表面,从彩绘到烧烤常约需 400 小时才能完成,加上怀表因为腕表的兴起而逐渐走入历史,于是微缩珐琅彩绘大师也就跟着萎缩凋零 ,目前目前全球会制作钟表彩绘珐琅工艺的大师仅剩约 10 人左右,不到四家工作室。Patek Philippe 数年前封笔的微绘珐琅大师 Suzanne Rohr 曾谈到微绘珐琅制作的繁複和困难说:光是学习这项技艺就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而透过显微镜在直径仅约 4 公分的表面上创作临摹,又相当伤眼睛,以致于平均一天只能工作 1、2 个小时。而且,我通常只在大白天的时候工作,因为除了天然的日光之外,没有任何的光线能够为微缩彩绘中最重要的部分作最佳的调整,那就是色彩。所以,在种种严苛的条件下,她往往一年只能生产 2 至 3 个作品。
Jaeger LeCloutre 的彩绘珐琅大师 Miklos Merczel 和 Sophie Roche
所创作的 Reverso Dawn 彩绘珐琅手表
其实,难以制作的微绘珐琅面盘最值得欣赏的地方,不仅在于稀有,更在于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既有艺术家专注的心灵激荡,更有创作中无法完全预期的浪漫感受:想像一下:原始的珐琅原料是类似玻璃的透明物质,在研磨成粉末后,与油彩溷合成原料,然后在摄氏 850 度的窑中反复烧制数次以稳定它的色泽,烧窑中的温度和烧制的时间长短必须要仔细拿捏,因为不同的色料在不同的高温下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同一个微绘大师也无法烧制出完全相同的两个面盘,这使得微绘珐琅面盘的手表成为最接近艺术品的一种手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