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olex108 于 2010-4-14 19:43 编辑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有“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些话的意思都说明了使用工具以及工具好坏的重要性。作为钟表维修行业,所使用的专业工具繁多,各有不同用途,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各色小改锥、镊子了。工具的私用性比较强,只有通过长时间使用,才能有顺手的感觉。甚至有些师傅还会对工具进行改造,比如,我就见过挫制打磨镊子尖形状的,连日本人都有这么干的。
工具不好使,对钟表维修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也包括维修时的心情。一方面容易弄丢机心零件,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对机心零件造成伤害,最典型的就是给夹板表面造成划伤,螺丝翻口。虽然手表机心顾客是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但是,要知道保证机心外观的完美或者不能露出维修痕迹,那是钟表维修人员的责任和技术要求。
还有就是工具的粗糙,材质和形状不好,那能限制维修范围,有些故障就修不了,如果硬干,那就没有不捅篓子的。当然工具只是“硬件”,关键还是在于修理经验和技术。
有篇古文,我非常欣赏,叫做《庖丁解牛》,其中有一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是:“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庖丁在解牛的时候,“解牛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甚至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解牛的人自然也牛,这话说的有点大了,原来古代人就有"大忽悠",不过到是很有哲理!看来哲学和艺术也广泛存在于民间,体现在各行各业中。怪不的梁惠王听了庖丁的话以后,能感悟出养生之道了呢。
在10多年前,有个从台湾来的业内同行,他曾经跟我说过,在大陆走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处,去参观钟表维修店,都要拿起维修师傅的工具仔细观察,他认为,工具的种类和保养、磨制,绝对代表着哪个师傅的技术水平,只可惜,他居然没有一个看的上的。
我虽然对他的评判不能苟同,但基本观点我是同意的,确实是这样。一般做钟表维修的小学徒,都要从工具挫制、修磨开始,那是基本功。遥想当年我学徒的时候,刚开始磨钟表改锥,怎么都磨不好,我师傅揶揄我,说我磨的不是改锥是钻头。后来知耻后勇、奋发图强、刻苦修炼,终于能把改锥磨的就像磨床加工出来的那般,甚至还能横向磨,以至于现在还沾沾自喜,倍儿有信心。
磨改锥有坡面要求,坡度要适合,两面要一致,还有改锥口两头薄厚也要一样,越小的改锥反尔越不好磨。吹下牛,我的改锥已经19个月没有做修整了,看上去还像刚磨出来一样。呵呵,这个纯属调侃。
不单纯是改锥,镊子也是一样,镊子尖的闭合、长短非常重要,否则会夹丢零件的;镊子和改锥也和材质或淬火有关,材质软的是容易变形。改锥头的形状,如果不规矩,是最容易伤害螺丝,螺丝翻了口或出了毛边,都和改锥不合适有关。要是精美的蓝钢螺丝也受到伤害,看上去,连我自己都痛心疾首。
工具使用不久就损坏,也和使用方式不当有很大关系,应该是做什么用的就当什么用,比如:不能拿镊子当锥子,拿改锥做撬棍。刚入道的年轻徒弟,经验不足,可能工具使用上会乱来,“血指汗颜”的事肯定会有;再有就是工具平时养护问题,好的工具在不用的时候,都应该装盒入套的。
完好的工具,确实是修表师傅技术水平的一种体现,我全国各地走动的时候,也特着重看修表师傅手上的小工具,工具不见得非要进口的,但是一定要保养和修磨的好,我认为,那是经过正规训练和一丝不苟工作态度,以及沉稳老练心态的一种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