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67|回复: 28

[转载信息] 劳力士经典运动表款的传奇魔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eckin 于 2009-11-23 01:27 编辑

劳力士探险家一号 Rolex Explorer I

Rolex Explorer I 一向是劳力士最热门、最富吸引力的表款之一,黑色面盘和3-6-9 阿拉伯数目字时刻刻度赋予了 Explorer I 兼具典雅和运动的迷人气息。社会名流、影视红星的热爱,萤光幕前、流行杂志与钟表杂志的大幅报导,更让 Explorer I 在港、台、日变成时尚的宠儿。引发这潮流的始作俑者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大概是日剧「恋爱世代」 (Love Generation) 里的木村拓哉。因为「恋爱世代」的大受欢迎,该剧中不时出现的那只水晶苹果以及木村拓哉在剧中所戴的 Explorer I Ref. 14270 等相关商品,也都因而连带被炒热 。

撇开追星族的狂热,Explorer I 本身其实就是十分吸引人的手表,除了手表本身的工艺成就,Explorer I 兼具运动与优雅气息的外表背后,不但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历史典故,也隐含了扑朔迷离的曲折情节,一如其它的劳力士运动表一样。虽然今日 Explorer I 的最新表款 Ref. 114270 或是前一代的 14270 的面貌,已经和当年伴随风流人物完成惊人事迹的 Explorer 有了相当的不同,最明显的是典型的原本的 3-6-9 夜光数字点钟刻度已经被金属刻度取代,表壳设计、机芯和镜面玻璃等等也都有了改变,但是一脉相承的神采却丝毫没有消减。

在一般表迷既定的观念里,Explorer (I) 是劳力士特别为了喜玛拉雅山 (Himalayan) 圣母峰 (Everest) 的攀登探险行动所设计的手表。这只手表在 1953 年5月29日伴随了纽西兰人 Edmund Hillary 和尼泊尔雪巴 Sherpa Tenzing Norgay 等人组成的英国探险队,完成人类登顶的历史创举。这样的故事固然传奇无比、引人入胜,但却和「真正的事实」有些差距。首先,劳力士公司的确自 1933 年就开始赞助喜玛拉雅山的探险活动 (Himalayan expedition),其后的圣母峰探险活动 (Everest expedition) 里,劳力士也一直都是官方的赞助单位,每一支探险队 Rolex 都赞助有腕表配备。然而,劳力士并非唯一的赞助商,据信 Edmund Hillary 登上圣母峰顶时所佩戴的,便是另一个赞助商英国表厂 Smith 的腕表。不过 Tenzing Norgay 佩戴的确实是「Explorer」,1988 年 7 月 19 日,这只手表在伦敦苏富比 Sotheby's 拍卖,目前则被收藏在日内瓦的劳力士博物馆 (Rolex Museum in Geneva)。至于 Explorer 是不是第一只登顶圣母峰的手表呢?这一个问题恐怕永远不会有答案,因为 Hillary 和 Norgay 两人一直坚持不肯透露谁是第一个踏上峰顶,一贯坚持登顶是「一组的两人」一同完成的。

其次,观察 Tenzing Norgay 所佩戴上圣母峰的这只 「Explorer」手表,它的确具有 Explorer 典型黑色面盘和 3-6-9 夜光数字点钟刻度,虽然指针并非我们熟悉的 Skelette (Mercedes) 指针 (后续的少数 Ref. 6350 才出现),而是纯粹的夜光直针,中心式秒针上的圆形夜光点则较今日的款式来得大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只 「Explorer」 面盘上标记的文字是 「Precision」 字样,而非「Explorer」。此外,根据苏富比的纪录,这只手表的表底鑉是泡泡背 (Bubble Back) 式。根据这些特点推断,这只手表应该是 Ref. 6350 的表款。当时的劳力士有在表背底鑉的内面刻印制造日期的习惯,Tenzing Norgay的这只 Ref. 6350 内的制造日期是 IV 53,意思就是在 1953 年 4 月制造,可见在 Hillary 和 Norgay 登顶壮举之前,劳力士尚未正式命名 Ref. 6350 为 Explorer,虽然劳力士在 1953 年 1 月 26 日便已在日内瓦注册了 Explorer 的商标,但是 Explorer 的正式定名却是在 Hillary 和 Norgay 的圣母峰登顶行动之后,1953 年登顶后生产的一些 Ref. 6350 才开始加注上 「Explorer」 的表款名称。至于 Explorer I 终于发展成一个固定样式的经典之作,更是 Rolex 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后,才终于得以完成。

无论如何,Ref. 6350 Explorer 的确是劳力士专门为探险家 (Explorer) 的需要所制造的性能表款。Ref. 6350 Explorer 具有高可读性面盘设计,其表壳也经过特别的强化,并且可以依需求使用特制的润滑油,让这只手表在 -20° C 到+40° C之间运作都不会因黏性改变而影响准确度,所以无论是在 Hillary 和 Norgay 登顶圣母峰之前和之后,很多探险队就都依赖Ref. 6350 为其计时配备。Explorer (I) 最具特色的面盘其实并非全新创意,其 12 点钟的大三角形标记在 1930 及 40 年代、具有阿拉伯和罗马数字面盘的一些 Rolex 表款就已经被广泛使用,而 3-6-9 阿拉伯数字和长条状 (bar) 点钟刻度则在早期的椅垫式蚝式表款 (Cushion Oyster) 就已运用。然而,这些已出现过的元素以一种独一无二的姿态结合呈现,就造就了 Explorer 鲜明澄澈、无法错认的经典形象。

根据 The Best of Time. Rolex Wristwatches: An Unauthorized History 一书的作者 James M. Dowling 对早期 Explorer 表款的研究显示,Rolex 一开始显然并不确定 Explorer 表款的市场潜力,因此劳力士也将 Explorer 注册商标式的面盘或是 Explorer 的名称,放在一些其它的表款之上。「Air King Explorer」 就是当中最有名的例子,所谓的 「Air King Explorer」 指的是有一些 Ref. 5500 的 Air King 表款,但是面盘采用「Explorer」的3-6-9 夜光黑色面盘,不过其面盘上标记的是 Precision,而非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另一个例子则是所谓的 Dress Explorers,指的是有一些 Oyster Perpetual 表款采用金属时刻刻度和指针的非「Explorer」式面盘设计,但却在表盘上铭记有 Explorer 字样,包括有日期显示的 Ref. 5700 (又被称为 Explorer Date) 和无日期显示的 Ref. 5504。这一类今日被视为稀有而珍贵的别款 Explorer,大都生产于 50及 60 年代,最早还可追溯到 1953 年的 Ref. 6298,直到后来劳力士的 Explorer 热卖,这些表款才完全停产。

Explorer Ref. 6350 大约只在 1953 年生产了一年左右,随即在同年由 Ref. 6150接手。大部分的 Explorer Ref. 6350 的黑色面盘都标记有 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 字样,面盘更具有独特的 Honeycomb 饰纹。Ref. 6150 与 Ref. 6350 同样采用 A296 机芯,但表壳比 Ref. 6150 的加大了 2 mm,而且都是 Precision 样式。 Ref. 6150于 1959 年停产,并由 Ref. 6610 接替。Ref. 6610 和 Ref. 6150 两者的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不过 Ref. 6610 由于改用了新型 Caliber 1310 机芯,表背盖也由原来的 bubble back 变平了。所有这些早期的 Explorer 都是不锈钢制,而面盘上所有的印刷字体、Rolex logo 和分钟刻度则都采用别致的金黄颜色。

Ref. 6610 生产了五年后,Explorer Ref. 1016 于 1963 年接替上场。Ref.1016是目前所有 Explorer 中上线最久、也最著名的表款,直到 1989 年才又交棒给 Ref. 14270。Explorer Ref. 1016 和 Ref. 6610 的外形也几乎一模一样,机芯则改用 Caliber 1560,防水深度也由 50 公尺提高到 100 公尺。在漫长的 26 年生产过程中,Explorer Ref. 1016 也有过小改款。第一代 Ref. 1016 在 1975 年改款,改配由 Caliber 1560 改良而成具有停秒性能 (hack) 的 Caliber 1570 机芯,而蚝式表带也改用实心不锈钢制表节制作。

1989 年,大多数表迷熟悉的 Ref. 14270 在惊讶中上市,除了 Explorer 的名字和 Benz 指针依旧不变外,Ref. 14270 的内在和美学观几乎都和 Ref. 1016 完全不同:机芯改用较高震频的 Caliber 3000、镜面改用蓝宝石水晶玻璃、表壳重新设计,面盘更做了大幅改变,原本全印刷式的夜光时刻刻度,包括点钟刻度、12 点钟的三角形标志以及 3-6-9 夜光阿拉伯数字,都更改成先用 K 金属围出边框再加上 Tritium 夜光涂装设计。这样的改变固然让 14270 的样式增添了典雅现代的感觉,但是 Ref. 1016 纯粹质朴的运动探险风格,其实也很叫众多表迷无法忘怀,加上数量渐少,因此近些年 Ref. 1016 的价钱水涨船高,目前的市价几乎一般比全新的 14270 还贵上一倍以上。

2001 年 Explorer I 再度小改款:114270 上场接替 14270,改用 Caliber 3130 机芯。无论是古董Explorer Ref. 6350、 1016、前一代的 14270 或是目前的 Explorer 114270,劳力士 Explorer I 一直是一只外型与性能再简单不过的手表,不锈钢外壳与炼带,自动上炼机芯,黑色 369 字盘…………乍看之下,实在毫不起眼。但可能正因为「简单即是最美」的道理,Explorer I 似乎越经过仔细端详和品味,就越能散发出无比的吸引力。更奇妙的是 Explorer I 不但吸引了男性表友的热爱,即便是女性消费者,也常被它的现代感和运动休闲风格所吸引。很多表迷对Explorer I 的低复杂度,却能成就出超高售价和惊人抢购热潮感到难以理解,但 (对一只手表的) 爱恋何必需要有什么合理的理由?或者日剧恋爱世代 (Love Generation) 里的那句台词 :「人的一生里,总会有一段时间,是什么事情也不想的,除了恋爱之外。在那样的日子里,是属于恋爱的时间。就只要恋爱,就够了。」

正好是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说法。无论爱恋 Explorer I 的理由是什么,是喜欢它的美丽造型、坚固品质、动人历史,还是只是因为偶像的崇拜,或者一句 「在那样的日子里,是属于 Explorer 手表的时间。就只要 Explorer 手表,就够了」就是最好的理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20 收起 理由
xsyang2002 + 10 很给力!
checki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ckin 于 2009-11-23 01:28 编辑

劳力士探险家二号 Rolex Explorer II

劳力士的探险家二号手表 Explorer II 在台湾可说是和 Explorer I 及 Submariner 并称最畅销的 Rolex 运动表款,而 Explorer II 则是三者中最晚上市,历史最短的表款。一般相信 Explorer II 的初次现身是 1971 年,当时的型号是 1655。1655 基本上是将当时的 GMT Master Ref. 1675 小改款所衍生出来的新款型。Explorer II Ref. 1655 将 GMT Master 的 24 小时印刷式可旋转表圈改成固定镂刻式表圈,使用的机芯和 GMT Master 一样是 Calibre 1575。

劳力士声称 Explorer II 是专为洞穴探险家 (Speleologist、Cave Explorer) 之类的运动冒险人士所设计的,因为他们深入黑暗不见天日的洞穴后,很快地就会丧失方位及时间感,感觉不出是白天和黑夜,当然也分不清楚正确时间是早上四点或下午四点。加上洞穴探险不免碰撞周遭的岩石,可旋转式表圈 24 小时相对显得较不可靠,因此改用固定式表圈理论上是基于安全性的考量。姑不论洞穴探险家是否真的会丧失时间感,或是 Rolex 新添表款的实际动机为何,Explorer II Ref. 1655 在早年推出的时候,并未引起销售的热潮,倒是受到经常必须注意的时区变换的专业人士、如飞行员和航管人员等的爱用。

Explorer II Ref. 1655 除了表圈与 GMT Master I 明显不同外,最大的差别当然在于指针形式的不同,它采用的时针和分针不同于GMT Master 的 Benz 时针和尖剑形分针,而独特的橘色或红色 24 小时显示指针,更是和传奇的 Milgauss Ref. 1019 的闪电形秒针一样,是独一无二、不与其它 Rolex 表款共享的特殊款式。Explorer II Ref. 1655 只有前三年所生产的款式是配备橘黄色指针 (Orange Hand),以后就都改为红色指针 (Red hand),因此一般而言,橘黄色指针 Explorer II 1655 的稀有性和价格都高于红色指针款式。

另一个关于 Explorer II 1655、向来为表迷津津乐道和争论的,便是所谓 Explorer II Steve McQueen 的传说。有人认为 (或者说是已经变成惯例或是俗称) 已过世的美国性格动作巨星史蒂芬麦昆 Steve McQueen 是 Explorer II 1655 的爱用者,他在电影中也佩戴 Explorer II 1655上镜入影。因为 Steve McQueen 深受欧美观众喜爱,爱屋及乌的结果,这样的流传广为人知,所以 Explorer II 1655 就又被昵称为 Explorer II Steve McQueen。

然而这样的说法遭到不少的质疑,因为 Explorer II Ref. 1655 自1970年代初期开始生产制造,并于1985年停产;然而史帝夫麦昆在1980年因肺癌去世之前的70年代早期几年中,只拍了少数几部电影。其中,唯一可以清楚看出他在电影镜头中所戴手表的是Rolex的,是1980年发行的 The Hunter 一片。此片中唯一可看到手表的几个远镜头里,他所戴的表从表圈、表面和表带的特征来看,更像是 Submariner 而非 Explorer II。不过, Steve McQueen 毕竟过世太早,不比 Paul Newman 还来得及现身说法,戴着 Daytona Paul Newman 亮相,为他的慈善基金会募款。不过,就像没有人介意牛郎织女其实只是两颗恒星一样的道理,传说既有其迷离误解的成分增添其故事性,伴随性格巨星深植人心的印象与概念,其真实性便显得无关紧要了。Steve McQueen 和 Explorer II 1655 之间的故事会继续流传,这一点倒是可以相当确定的。

几乎是跟随着 GMT Master 改款为 GMT-Master II Ref. 16700 一样,1986 年劳力士推出新款 Explorer II Ref. 16570,镜面改用蓝宝石水晶玻璃,时针、分针和24 小时显示指针都改成和 GMT Master II 一样,机芯也改成一样可以让 24 小时显示指针可前后快拨、不干扰时针分秒针运作的 Caliber 3185 机芯。至于 Explorer II Ref. 16570 的表圈则和旧款一样,依旧是固定式不可旋转,采用黑色镂刻式 24 小时数字,和 GMT Master II 不同。不过,有很少数初改款的 Explorer II 16570 镂刻的是红色数字,相当希罕。另一个较稀有的表款是只在 1985 年后生产了两年、早已停产的Explorer II Ref. 16550 Cream/Ivory Dial,这款奶油面 (象牙面) Explorer II 具有与现行黑色和白色面盘的 Explorer II 不同的独特面盘色调,据称其好处是无论在白天或黑夜,都能清楚看清时间,不受强度光线不同的干扰。

Explorer II 自诞生以来就像是 GMT Master 的衍生表款,然而其今日的受欢迎程度却显然青出于蓝,固然其性能考量或外形美学可能有优于 GMT Master 之处,但是 Explorer 探险家令人遐想的命名,前身表款 Explorer 1655 持续蔓延的的独特魅力,以及和 Steve McQueen 之间的朦胧传说,才更是让 Explorer II 更加发烧的原因吧?毕竟光是想象自己一戴上表就变成探险家或是电影巨星的感觉,着实就让人无法抗拒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ckin 于 2009-11-23 01:33 编辑

Rolex Submariner潜航者型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过自从百年前手表问世以来,水分 (water)、灰尘 (dust)、磁力 (magnetism) 和震动 (shock) 就是手表的四大敌人,Rolex的创办人Hans Wilsdorf看出防水手表的潜力,持续不懈地改善表壳的精密度、表面水晶镜片的密合度和表冠系统,来改善手表的防水性能。1927 年,Mercedes Gleitzes 女士佩戴 Rolex的 Oyster 游泳横渡英伦海峡,劳力士一夕成名。耐用、准确和防水的运动表形象和劳力士一起深刻烙印在一般民众的心中。劳力士在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只防水表后,对潜水表方面的开发,也一直不遗余力。然而,今日我们所谓的「潜水表」真正进入一般人的生活其实一直要到 1954 年,Rolex 推出了其革命性的 Submariner Ref. 6204 才算大功告成。

1956 年劳力士又推出现在被称为 James Bond Submariner 的 Ref. 6538,防水可达 200公尺 (660英呎)。当时正值战后民间洋溢炽热的运动和探险风气,加上传媒无远弗届的推波助燃,潜水及运动表的风气,至此可为已经锐不可挡。1960 年,劳力士曾制作数只实验用的潜水表款 (Deep Sea Specials),外挂在美国海军潜舰 Trieste 号上,并潜入世界最深之马里安那海沟 (Mariana Trench) 达 10,908 公尺,自此奠定了劳力士在潜水表中的领先地位。1971 年劳力士开发出具备排氦气阀,并防水 610公尺 (2000 英呎) 的 Sea-Dweller。隔年初在法国马赛海域就由 M. Patrice Chemin 与 M. Robert Gauret 在氦氧混合气环境下配戴此一表款潜入海中水深 2000 英呎处(约 600 公尺),且连续 18 天,并成为正式的世界纪录。

Submariner James Bond

一般认为电影中的手表引起广泛的注意,甚至于日后形成一股电影与手表行销结合的潮流,一系列007电影里,英俊潇洒的詹姆士庞德 James Bond 从容地妙用手腕上手表解决性命交关的危机,可谓地位厥伟。轻巧随身的手表成为情报员的武器,无论从真实性或戏剧张力来看,都好象再自然不过。其实007情报员的原作者 Ian Fleming 在其 1963 年小说「女皇密使」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1969 年拍成电影)中曾清楚描述到 James Bond 利用 Rolex Oyster Perpetual 做为巧妙的随身秘密武器。而在 007 情报员的屏幕作品中,手表果然也一再出现担纲庞德忠实的助手。您一定知道现任的 007 情报员 (Die Another Day 由皮尔斯布洛斯南 Pierce Brosnan 饰演) 在电影中戴的是欧米茄Omega 的 Seamaster; 那么,您知道在 Ian Fleming 还没在小说中载明 007的手表品牌类型前,萤光幕上第一次现身的007情报员手表是哪一只呢?答案是:Rolex Submariner。

为什么会是 Rolex Submariner?先离题谈一点历史。今年是 2005 年,您可能知道纽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瑞 Edmund Hillary 和雪巴丹增诺杰 Tenzing Norgay 在距今正好五十二年前的 1953 年,第一次登顶圣母峰。不过您大概不知道:在人类登上圣母峰顶之后数个月, 父子档探险家 Auguste and Jean Piccard 也潜达深 3,150 公尺的海底,缔造新的世界纪录。随着 Piccard 父子缔造世界纪录的同时,表界也诞生了一个巨星 Rolex Submariner,因为当年才刚由劳力士研发出来的 Submariner 就负载在 Piccard 父子的潜水艇 Trieste 外潜达 600 公尺深,并随着媒体的大肆报导一炮而红,劳力士并于隔年的Basel 表展正式发表 Submariner (当然是民用版!防水 200米)。1954 年 10 月 21 日,CBS播出五十分钟长的黑白电视影片「赌城谍血」 Casino Royale (Barry Nelson 饰演),这可说是 007 情报员的第一次现身萤光幕,戴的正是前一年才问世就大出风头的 Rolex Submariner,因此弃 Oyster Pepetual 而戴 Submariner, 无论是就宣传的效果或现实的切合度来看,都颇为顺理成章。

其实 James Bond 之所以佩戴潜水表 Submariner 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庞德在原著中的身分背景是英国皇家海军 British Royal Navy 的 Commander,有趣的是,007 的原作者 Ian Fleming 本人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情报单位工作呢!而现实世界里,英国皇家海军的确也在经过一系列测试的严酷汰选后,采用了 Submariner 为其用表,公开发行的即是 Submariner 的 Ref. A/6538。随后,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海军也陆续跟进采用。

第一只 007 使用的 Submariner (型号 6204),后来被特别称为 Submariner James Bond (如果扩大定义的范围,也包括之后一系列续集电影中007所佩戴的其它型号 Submariner),和今日的 Submariner 差异不小:它没有表冠护肩 (crown guards or shoulders),表冠、表圈和指针的样子也很不相同。隔年Submariner改版后,才出现其标志性的 Benz 指针以及表圈上的 0 到 15 的分钟刻度。之后几年,Submariner 陆续发行了5 504、 6538、 5508 和 6200 等型号。

1962 年,007 情报员的第一部电影「第七号情报员」 中,Sean Connery 史恩康纳莱佩戴的依旧是 Submariner (Ref. 6538 or 5508?)。据说Rolex不愿奉送一只 Submariner 给史恩康纳莱佩戴,导演 Albert Broccoli 只好将原本自己使用、已换装 NATO 表带的 Submariner 给 Sean Connery 使用。因为此一典故的关系,今天的也有表迷特别将自己 Submariner 的原厂金属表戴换成 NATO 布制表带。之后,一连数部 007 电影续集包括 1963 年的「第七号情报员续集」 (From Russia With Love) 、1964 年的金手指 (Goldfinger) 和 1965 年的霹雳弹 (Thunderball), 甚至 1969 年的「女皇密使」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一片中 (与原著的 Rolex Oyster Pepetual 不同), 007 戴的也都是 Submariner。

1995 年 Pierce Brosnan 成为新一任电影男主角,在「黄金眼 GoldenEye」 一片中,欧米茄 Omega 赞助新片预算抢走劳力士的生意,英俊潇洒的庞德也更新了配备,换上了 Omega Seamaster Professional。自此,一方面是人们的记忆总是短暂、一方面是表厂也大力行销的关系,Omega Seamaster 已取代劳力士的 Submariner 就此变成一般人心中的庞德手表。而配合 2002 年的谁与争锋 “Die Another Day” 的上市公演, 欧米茄还特别推出一款限量 Seamaster James Bond。

无论如何,Rolex 在1968 年再度推出首支具备日期显示的 Submariner Ref.1680,搭载微型史特拉螺丝的时间调整方式,堪称兼具优越耐久性与澳人精准度的手表。而1970年前后制造的款式,其面盘上的 SUBMERINER 标记为红色字样,被行家昵称为 Red Submariner「 红水鬼」,极具收藏价值。1978 年,劳力士发表了防水性大幅由 200 米提升到 300 米的 Submariner Ref.16800。除了日期改为可快调之外,原表款的双向可旋转表圈也改为更安全的单向防逆转表圈,是一款同时追求潜水员方便使用、专业需求和安全可靠性能的佳作。

现行的 Rolex Submariner Ref. 16610 是在 1989 年开始推出的,其表款的更新主要展现在机芯和机壳细微处的改进,比如说将旧款 Caliber 3035 的单桥式基簧承座改为双桥形式的新款 Caliber 3135、表带与表壳接合材质的进化和在伸缩部位的铁片上加装垫片等,这也展现了劳力士向来重视一般消费者看不到的技术面,更胜于外表面相修饰的传统。


SeaDweller 海使型

1971 年开发完成的 Sea-Dweller Ref.1665 装配了 Caliber 1570 机芯,和 Submariner 最大的差别当然是它搭配了劳力士所研发的突破性技术:氦气排出阀,防水性能也达到 610 公尺。氦气排放阀门的发明对潜水表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一般的潜水活动(又可称为水肺潜水),潜水者沉潜至水面下活动所背负的压缩空气成份与自然空气相同,其中有 1/5 的氧气,和 4/5 的氮气 (N2)。气瓶中的氮气,在高压下氮分子会融入神经细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麻醉性。大约停留于水中 30 公尺的压力一个小时后,人体就会开始产生所谓「氮醉」的麻痹现象。但若使用纯氧潜水在 30 公尺水深的压力下,停留一个小时以上时,也会引发人类脑部的氧中毒。所以当潜水者在深海中需要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时,就必须以氦气取代氮气,依适当的比例使用氦-氧混合气体潜水,称之为氦氧潜水。然而氦分子的体积非常小,甚至小于水分子好几倍,所以在使用氦-氧混合气体的环境时,即便水份不渗入表中,氦气也有可能在外界的高压下进入手表内。这种情形,即使是防水性再强的专业潜水用表,也都无法避免。特别在使用「转移舱─母舱」(PTC─DDC) 的饱和潜水作业(潜水舱机械潜水)时,氦气侵入手表的机率更高。在深海中,氦气因外界高压进入表壳内,此气体流动的过程,会使得表内压力相同于外界高压。相反的,一旦潜水人员上升,将形成表壳内部压力大于外界。1966 年日本就曾发生潜水人员在 350 公尺行深海机械潜水作业,并配带 300 公尺防水潜水表时,因上升过程的压力变化,而使表壳爆开。自此,各品牌潜水表的开发,才开始重视排除氦气的重要性。

1971年劳力士领先全球,最先开发出具备排氦气阀,并防水 610 公尺(2000 英呎)的 Sea-Dweller。当表壳内气压力大于外侧时,会自动将阀门顶开,而排出气体,同时又能保持防水性。而为了深海压力的考量,Sea-Dweller 并未采取和 Submariner 一样的日期放大窗。同样在 80 年代后才登场的 Ref.16660,采用和 Submariner Ref.16800 同样的 Caliber 3035 机芯,镜面则改换为蓝宝石水晶玻璃,而防水性能也进化到 1220 公尺,而可旋转表圈部分更加装了弹簧以防止意外逆向旋转。在劳力士针对潜水表性能和可靠性所进行的无止境追求里,Sea-Dweller 可以说是达到完全专业,集合制表工艺的大全,堪称潜水表的终极之作。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ckin 于 2009-11-23 01:33 编辑

劳力士 Yacht-Master 游艇名士型

1992 年面市的 Yacht Master 是劳力士针对游艇运动推出的另一系列运动表款,现行的 Ref.16622 又称为 Yacht-Master Rolesium,由于其表圈和面盘都采用白金材质制成,呈现简洁高贵的气质,搭配出游艇运动的贵族气息,可说是最贵气的劳力士运动表。Yacht-Master Ref.16622 的面盘配置,无论是奔驰指针、柱状和圆点的时刻标记和日期放大镜都和 Explorer II 16570 一样,不同的是,为了顾及驾驶游艇时的易辨识性和可操作性,它配备了具备大型立体阿拉伯数字的双向计时表圈。此外,除了表准尺寸的男装表款外,Yacht-Master 还生产有中型和小型的女装表款,因此相当适合选为男女对表的形式选购之用。

劳力士Rolex GMT-Master II 格林威治型 II

1954 年的 Basel 表展,无论对劳力士公司或是世界表坛来说都是个值得志念的时刻。这一年,劳力士公司在表展上一举展示了专为运动家设计的 Explorer、潜水员的 Submariner 以及一般消费者的 Turn-0-Graph,一举将功能表 (Utility Watch) 的观念转化为真正的具体形象,并引领了整个表界的风骚趋势。这项成就固然是劳力士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当年劳力士的公共关系主管、本身就是多项运动热爱者的 Rene-Paul Jeanneret 其实也在概念的成型和塑造上贡献良多。也正由于劳力士在功能表的设计和制造上明显领先,吸引了当时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泛美航空( Pan-Am) 的高度兴趣,希望能设计出一款专为他们穿梭各个时区之间的机师所设计的实用手表。泛美航空和 Rene-Paul Jeanneret 接洽后,两家各自在市场上称霸的公司相互合作,结果促成了同样著名的 GMT Master。

泛美航空方面派出了本身也是二次世界空战英雄的著名机长 Frederick Libby 来提供技术上的咨询,而 Jeanneret 则构思了在表圈上加上一个可旋转的二十四小时表圈,并在面盘上多加一个指针来指示第二地时间的构想。技术上,劳力士选用了编号 6202、搭载 1030 机芯 的 Turn-O-Graph 来作为改装的根据,加上24小时指示的齿轮和新的日期盘后,一只编号 1065 的全新机芯诞生了。除了标有二十四小时标记的塑料双色可旋转第二时区外圈外,编号 6542 的第一代 GMT Master 外表和 Turn-O-Graph 及 Submariner 相当近似,也同样尚未配有表冠护肩(Crown Protecting Shoulders)。不过,值得注意的是:Ref. 6542的第一代 GMT Master 是第一只搭配有日期窗放大镜( Cyclops) 的 Rolex 表款。1956 年,GMT Master 的第二时区外圈则由塑料材质改换成日后沿用的金属材质。GMT Master 成为泛美航空的官方指定时计,公司配发一只 GMT Master 给每一位高阶主管、机师和领航员。

1960 年起,GMT Master 改款为 Ref.1675,并开始搭配有表冠护肩,面盘上的 GMT 指针也变大许多,和现行的表款已经相当类似。Ref.1675 的面盘上也印计着现行表款所采行的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 记号,和 Ref.6542 的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 不同,主要是采用的是 Caliber 1565,此一机芯配备 Micro Stella 无卡度游丝 (Free Sprung Balance),准确度更加精进许多。Ref.1675 不但受到泛美航空以及其它为数更多的民用飞机机师的喜爱,在一般消费者群中更大受欢迎,畅销近二十年,可说是劳力士最畅销的表款之一。

GMT Master 不但深受民航界的信赖,军方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战斗飞行员也纷纷佩戴。NASA 在 1940 和 50 年代开始了一连串向飞行速度和高度的试验和挑战,终于在1967 年由 North American X15 试验机创下了 4,534 mph (7,269 kph) 或是 6.72 马赫的世界纪录,今日依旧无人能破。X15 的创纪录驾驶 Pete Knight 配戴的便是G MT Master,他赞赏 GMT Master 在离地 45,000 英呎的高空上, 承受激烈的操作和 3.5 G以上的离心力,却依旧运作正常而且维持着天文台表的精准水准。Pete Knight 选择佩戴 GMT Master 的理由并非无迹可寻:他所隶属的艾德华空军基地 (Edwards Air Force Base) 向来英雄辈出,在 1947 年驾驶 Bell X-1 飞机打破音速障碍 (Sound Barrier) 的 Chuck Yeager 所配戴的就是已经陪他一起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争战多年的劳力士的 Oyster 手表。

1976 年 GMT 再度改良,推出具备停秒性能的改良款;1980 年,GMT Master 改款为 Ref. 16750,增加了日期快调功能。之后, GMT Master 再度改款为 Ref.16700,镜面也进化为蓝宝石水晶玻璃。1983 年,劳力士推出全新进化、编号 Ref. 16710 的现行版款式 GMT Master II,搭配具备 GMT 时针可以独立运作、整点快调性能的 Calibre 3085 机芯,由于二十四小时表圈和 GMT 指针均可双向旋转,让 GMT Master 具备显示三地时间的进化性能。而由 GMT Master 这样坚持经典设计,但不断循序渐进、与时进化的持续改良过程不难发现,正是这样的制表文化让劳力士维持了不坠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恒久的热爱。

劳力士迪通拿计时码表 Rolex Cosmograph Daytona

Paul Newman 的手表

劳力士于 1937 年开始推出其计时码表系列,采用的是 Valjoux 机芯,不过在当时以及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销售成绩也仅平平而已。1960 年,劳力士将其计时码表大改款并重新命名为 Cosmograph 蚝式宇宙型计时表 (Ref. 6239,采用 Valjoux 72 机芯),其外观上的最大差异是将其时速计 (tachymeter) 直接刻印在表圈 (bezel) 最外围,而非在传统的表盘 (dial) 上。由于 Cosmograph 集合了现代专业运动手表的各种性能,包括蚝式防水设计,一体成形机械机芯计时,蚝式折叠扣表带,以及可以实时知道平均圈速 (average lap speed) 的表圈设计,因此迅速在赛车选手间大受欢迎,劳力士便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赛车胜地 Daytona Beach 为此表命名为 Cosmograph Daytona。另有一较为可信的说法是 Daytnoa 得名的由来,来自另一段典故:当劳力士装配出 Cosmograph 蚝式宇宙型计时表后,正适逢美国 Doyona 赛车赛事开幕,劳力士将 Cosmograph 计时码表送选竞争做大会的指定计时仪器,一举获选,劳力士厂商遂将此系列命名为 Daytona 手表。

Rolex Cosmograph Daytona 早期的款式都具有现今被称为 Exotic dial 的特殊表盘颜色:白色表盘底色配上黑色小三针表圈 (registers),或黑色表盘配上白色小三针表圈,而小三针表圈内的刻度则标示有方形标记。其它不同于近代 Oyster Perpetual Cosmograph Daytona 后继表款的特色还包括:机芯为手上炼 (1988 年的 Ref. 16520,采用的是 Zenith 的 El Primero 自动上炼机芯)、 表壳为非典型蚝式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non-Oyster cases)、计时按钮为非旋锁式 (non-screw-down pushers,后期的 6263 与 6265 则已采用 screw down pushers),表冠也非后续表款的Triplock 表冠。具有这些特色的 Daytona 即是后来特别被昵称为 Paul Newman 的表款,身价与收藏价值都远不同于其它样式的后续表款 (因此,有人坚称唯有 Ref. 6239 和 Ref. 6241 才是正统 Daytona Paul Newman!)。

具有 Exotic dial 的 Daytona 之所以特别被昵称为 Daytona Paul Newman 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最浪漫且广为流传的说法是 Paul Newman 保罗纽曼于 1969 年的赛车电影 Winning 中所佩戴的就是 Rolex Daytona (Paul Newman) 。而 "The Best of Time: Rolex Wristwatches" 一书的作者 Dowling 及 Hess 则认为: Paul Newman 在电影中戴的并非 Daytona, 而 Paul Newman Daytona 的称号应该归因于 "Winning" 的一张电影海报中 Paul Newman 戴着 Daytona,先是引起意大利影迷的注意与抢购,进而引发全球表迷的热潮。直到今日,无论是当时的电影或海报,早已经过很多表迷多方的检视,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

有趣的是,保罗纽曼则从未在正式场合中承认或否认这些流言,毕竟传说仍旧是保留一分神秘与争议会更具吸引力,这一点保罗纽曼可一点都不失巨星的魅力。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Paul Newman 的确深爱 Rolex Daytona,也在无数的场合佩戴 Daytona,这一点可不是虚拟的 James Bond 与 Submariner 做得到的。

电影和明星固然的确有助于塑造出一只手表的独特魅力,Rolex 的 Submariner James Bond 因为电影中的主角佩戴而声名大噪,引发收集热潮,Daytona Paul New 也是鲜明的例子,探索这些例子背后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也有助于表迷们对 Rolex 乃至于其它厂牌手表的行销和运动、明星结合的趋势有一些浅略的了解。然而别忘了,这样成功行销的背后必备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手表的本身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准与收藏价值,君不见其它 Bond 也带过的电子表今日又有什么人记起与关心呢?而世上明星何其之多,又有几多能创造出如 Paul Newman 和 Rolex Daytona 一般相辅相成的佳话呢?

话题回到 Cosmograph Daytona 手表本身来。即便是劳力士早已具备自制机芯的能力,1988 年改款推出的 Daytona Ref.16520 却采用了Zenith 所生产、业界著名的 El Primero 计时码表机芯。而为了求得更稳定精准的计时表现,劳力士特地将原本振频达每小时 36,000 次的 El Primero 机芯调整降频为 28,800 次。而日后市场的销售状况和专家的评鉴也的确证明了劳力士对好几芯的眼光和独到的调校功力,Ref.16520 极端畅销。尤其是九零年代之后,运动表大行其风,劳力士最富运动风和速度感的 Daytona 16520 更成为其中的当红炸子鸡,在市场上兴起一股市不可挡的抢购浪潮。甚至在 2000 年,劳力士发表新改款、采用自制 Caliber 4130 的后继表款 Ref.116520 后,依旧持续为表迷热切搜罗,甚至连带造成新表款 Ref.116520 一表难求的盛况(尤其是不锈钢款式),这也是新旧款劳力士相互拉抬的特殊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ckin 于 2009-11-23 01:35 编辑

光环的背后

看完这么一大段,我想你现在应该比较可以想象为什么有人肯花十万元买一只劳力士手表的理由了吧!那理由其实就深藏在每一只劳力士手表背后的时空故事里。注视每一只劳力士表,缅怀过去的传奇故事,即使无幸在历史里躬逢其盛,却有机会在当下的每一刻亲身体验。凝视着手腕上的劳力士表,除了体验时间的奥妙,怀想着这小小时间机器的诞生和未来,更可以触动着人和人之间信任的情愫,而其实这正是一般人不曾注意到劳力士品牌成功的基石。

想象一下在劳力士的日内瓦总部,穿著雪白工作服的劳力士制表技师运用最先进的工具机,几近静默地以旋刻机和线锯雕刻每一个机芯的零件。每一个零件的尖角都经过打磨圆化,拋光到几乎可以散发出光芒。即便消费者看不到背盖下机芯里的这一切心血,劳力士依旧近乎仪式性地将每一个步骤做到尽善尽美。每一只劳力士手表在通过劳力士自身的验证前,必须经过两百位以上的技师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专研劳力士的收藏家 James Dowling 曾说过劳力士的手表基本上都是 Over-Engineered 的产品,劳力士所坚持的品质标准其实远比消费者所期待和需要的来得高出许多。倒不是劳力士喜欢乱砸钱,而是这就是他们要求完美的制造方式。

事实上,每一只劳力士手表在离开日内瓦前,它们还须通过一连串高科技仪器设下的测试障碍,才能通过劳力士的品质控管。每一个面盘、表圈和上链陀都必须通过括痕、灰尘以及其它外观上的任何小瑕疵的再三检测。表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最终的装配位置,更以显微镜检视,反复不畏辛苦地调整到完全正确的位置。另外,检测室里还有加压舱严苛地测试每一款劳力士手表的防水性能,只有通过所有必要测验的手表才能标记上劳力士的封印。而这正是戴上劳力士表的独特情愫,你深深知道它是一群人用他们一生锻炼出来的精湛手艺,以坚持专注得近似偏执的态度锻造出来的,他们珍视你手上的腕表一如你自己。

这就是劳力士手表的秘密,它像我们手腕上的小小时空机器,举手之间让我们在转瞬之间就能遁隐到过去的时空里。在那个时代,没有靠电流脉冲驱动的芯片,世界在手工锻造的齿轮间依序运行。无关魔力,只要我们聆赏、感触、信任和期待,时时刻刻都能感受。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9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帖子,想办法补全了
发表于 2009-10-15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图文并茂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9-10-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了解不少{:学习了:}
发表于 2010-6-2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 artivcle,thanks for sharing knowledg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拆一块老上海手表练练手
拆一块老上海手表练练手
一位前辈送的机芯让我练手用,准备好就开干
空气钟气囊测试曲线
空气钟气囊测试曲线
用了几个月时间把空气钟气囊行程--温度曲线测试出来了,跟大家分享一下,行程--温度曲
晒几张怀表图
晒几张怀表图
真没落了,好久没看到大神来
新人报道第一帖--准备一些入门工具
新人报道第一帖--准备一些
新人报道第一帖--准备一些入门工具 多向各位大佬学习,争取早日出师! 疑问:
求助贴,螺丝拧断怎么整出来?
求助贴,螺丝拧断怎么整出
求助贴,螺丝拧断怎么整出来?
新网址 欢迎老用户回家
新网址 欢迎老用户回家
Pierre Arpels Heure d'Ici & Heure d'Ailleurs腕表
Pierre Arpels Heure d
Pierre Arpels Heure d'Ici & Heure d'Ailleurs腕表 白K金, 钻石 此腕表
第七届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第七届华众博艺名表维护技
五月的成都,三百多名钟表维护师齐聚参加由华众博艺发起的第七届名表维护技术交流会。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