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5月20日,世界最大手表制造商瑞士斯沃琪集团旗下顶级奢侈品牌——格拉苏蒂正式进驻北京东方新天地广场,开设了国内首家直营专卖店。与斯沃琪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欧米茄、天梭有所不同的是,格拉苏蒂在中国要低调得多,缺少明星代言和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从不以夸张炫目的表情出现。 另一个德国品牌朗格也是去年才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海外专卖店,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看上去很保守也很缓慢。显然这与它们的德国血统有关,德国人做事低调严谨的性格除了投射到汽车行业,在腕表业亦有所体现。
现今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腕表品牌都来自于瑞士。但多研究一下钟表业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其实英国与法国也在腕表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广为人知的品牌当然是卡地亚。而除了英国和法国,来自德国的腕表同样在工艺精湛的腕表界占有重要一席,这一点许多人并不知晓。奔驰和保时捷可能才更能代表他们心目中的德国工艺,腕表很容易地就被忽略了。
悲情的腕表历史
许多人并不了解德国的制表工业,可能正是由于德国腕表对于营销与宣传看上去漠不关心。德国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大或最具影响力的制表业者,但却绝对是最古老者之一。早自15世纪,德国的制表工业就开始蓬勃发展。1530年,德国纽伦堡锁匠 PeterHenlein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而德国萨克森邦更在19世纪初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制表城市。朗格的创始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对于德国腕表今日的辉煌成就起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朗格曾在宝玑大师的门下从艺多年,1845年12月7日他用萨克森邦政府的贷款在格拉苏蒂创设了第一家生产钟表的作坊A.Lange&Cie,并开始训练当地的银矿工人及农民转行制作钟表。格拉苏蒂在德语中是“璀璨的金属宝库”的意思,伴随着长年开采的银矿的逐渐枯竭,朗格创立的钟表作坊最初只是想帮助当地采矿工人转业谋生,但却意外地缔造了德国最具规模的钟表工业。相关零件产业如表壳、指针等工厂在之后相继建立,为德国钟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格拉苏蒂这个小镇终于发展成为德国精密钟表业的中枢,其生产的座钟、怀表、腕表及航海仪器、工业仪表畅销德国、欧陆甚至是中国。
1868年,朗格的儿子理查德和艾米尔先后加入,将A.Lange&Cie更名为朗格。德国国王威廉二世在1898年造访土耳其时,将一只怀表送给了苏丹阿布杜尔·哈米德二世。朗格表已经得到王室的承认与肯定,这当然也从侧面反映出表的质量上乘与高贵。现在这只怀表还珍藏在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
二战让朗格遭遇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打击。由于工厂所在地被盟军认为其为纳粹生产军需钟表,因此遭遇了轮番猛烈轰炸,很多钟表厂被夷为平地。战后,格拉苏蒂归属奉行社会主义的东德,而苏联军队进驻后又拆除了多数残存制表设备后将之运往苏联。
1948年4月,朗格制表厂被东德政府归为国有,朗格这个家庭企业的性质也被改变,被国家收回。和它同命运的还有在格拉苏蒂地区的另外7家工厂。冷战期间,格拉苏蒂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这种情况直到东西德统一后才发生改变,朗格的家族继承人沃尔特·朗格在万国总裁GunterBlumlein和 Renaud&Papi的帮助下用4年时间建立起了新的生产线。而另一个品牌格拉苏蒂GlashutteOriginal(GO,意为格拉苏帝原创)在1994年被巴伐利亚企业家海因茨·费井用当地小镇的名字直接命名,暗示着其与小镇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朗格与格拉苏蒂两个品牌在今天已经成为德国表灵魂的象征,而它们的发展历史也与德国自身的历史有着巧妙的重合:它们都曾经傲视群雄鼎立天下,却也不得不在失败之后面对胜者的任意宰割。日尔曼民族的坚毅性格为这种重新崛起赋予了一丝悲情的色彩。历史与民族性格所塑造出的严谨、精确的德意志风格,让德国腕表在高级制表业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
设计经典并独特
瑞士表业注重设计,常常紧随潮流而动,而德国腕表则注重科技研发,设计更青睐经典。沃尔特·朗格曾说:“朗格是很典型的德国制作的手表,是一种不花哨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传统精密的制表艺术。每一只朗格表都有自己的机芯,每一个机芯都有自己的特色,或者有一些特别的功能。”德国腕表依靠德国自有的制造精密仪器的强大能力,加入独特的设计,在创立之初就让瑞士的设计师们赞叹不已。
朗格表迄今为止的生产过程仍然保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对朗格表来说,奢华不是在表盘上的大动手脚,而是在机芯内部的丝丝点缀。在经历第一次初装后要把表再拆开进行第二次的精细装配,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机芯的刻花,刻花设计师们会根据每个定制手表的客人的要求专门设计刻花内容,每个刻花都需要花费大约10天的时间。现在每只表的刻花时间大大加长,通常要在8-10个月才能完成,制作过程十分漫长。除了机芯上的细致操作,表内部的每个小零件也均是由专业的工匠制作,手工雕刻,手工抛光。这种坚守传统而又复杂的制表方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度受到了石英表的挑战,作为流水化生产出来的时尚安静的石英表在当时严重威胁了高级机械表的生存,机械表看上去处在消亡的危险之中。当时也不是没有失业的制表师,所幸的是有些人没有向石英表掀起的潮流妥协,当时德国Chronoswiss品牌的创始人Gerd-RLang在这样一个完全不景气的时期创立了Chronoswiss,将这种精细的手工技术发扬光大,将传统与奢华进行到底,才冲出了一条血路。今天,机械腕表再次主导了市场的走向。
设计上的创新让格拉苏蒂确立了其在钟表界的地位并让它在冷战结束后迅速回到了顶级腕表品牌的行列。1931年,格拉苏蒂制表学校的阿尔弗雷德·黑尔维西发现宝玑经典同轴陀飞轮装置结构过于复杂,磨损相对严重,于是大胆取消了固定陀飞轮的上支架,并且采用了一种比较奇妙的悬浮方式,让陀飞轮和指针看上去像悬浮在半空,对陀飞轮实现了创新,在精密度上向前迈进了一步。悬浮陀飞轮引发了陀飞轮的革命,为了纪念这一革命性的创新,格拉苏蒂分别在1996年和2001年推出过“阿尔弗雷德·黑尔维西飞行陀飞轮1”和“阿尔弗雷德·黑尔维西飞行陀飞轮2”两款腕表。1995年,GO推出了“朱利叶斯·艾斯曼万年历陀飞轮限量表”,这款全球限量25只的复杂性能表,设计独特,既可以当怀表用,也可以在套上特殊的表带底座后变成腕表配戴在手上。这款表迅速打响了GO重返顶级制造商的行列。
原创这个词在德国腕表业中也被不断强调。在竞争激烈的制表业当中,能够自行研制机芯的企业无疑拥有最大的优势。朗格表始终坚持采用实心黄金或铂金表壳以及自制机芯,用“德国银”材料制造的机芯夹板与瑞士传统的机芯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格拉苏蒂为了坚持良好的传统,努力保存了由于制作过于困难而几乎被瑞士制表业所舍弃的3/4夹板设计,组装这种复杂功能的机芯至今仍然是单人作业的模式。
坚持这些传统的制表模式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腕表在历史中断50年后快速重新崛起。传统不那么容易被丢弃,传承也被认为是机械表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朗格的CEOFabianKrone认为 “朗格有非常清晰的DNA,清晰的品牌特色,这些都是腕表传承需要的品质”。或许用另一个瑞士制表企业的宣传标语更能贴切地解释出他们对于腕表的何种追求,“没人能拥有一块百达翡丽,你只不过是在替下一代保管”。在这点上,瑞士与德国的表业达成了相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