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年前的一次采访。我转载这次采访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芝柏品牌代理商的角度看芝柏,更重要的是想从冯先生本人的一些经历和理念中得到一些启示,也和表友们一起分享。
转自《财富圈》杂志
冯子梁 一切尽在掌握
冯子梁的娃娃脸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所以,收到他名片的人常常是一副大跌眼镜的表情,但他不会让你有超过三秒钟的质疑,一切尽在掌握的笃定气质让他轻易就站上了至高点。
他不是一天在公司待上18个小时的工作狂人,更没有一般概念中高层管理者的铁腕作风,他的下属甚至想象不到他生气是什么样子,而在来北京出差的飞机上,他一路看的不是文件报表,而是卡通片。就是这样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却是香港腕表业数一数二的专业人士,他的经历是职场生涯里最鲜活的一本教科书,从23岁加入业界以来,就一路平步青云,创造了多个最短时间晋级的纪录。
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13岁留学英国,大学修读的是机械工程,回到香港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却是饭店管理,在23岁之前,冯子梁其实还并不清楚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行业,一直在寻找当中。“我在做饭店时,每天坐车的地方隔壁有一间表店,我很喜欢站在橱窗前看,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这家店在招业务员,就想去试试,他们要求五年经验,我什么都没有,但我在信中写:我很喜欢表,我要求的工资很低,我也会很努力去做,你们请我不会有错。后来主管就给了我这个机会。”
当时母亲不理解,觉得他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要跑去做一个最底层的业务员。“我是觉得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当经理吧,很多事情都不懂,从底层做最好,这样经验有了,理论也有,以后做什么都会心里有底。”
冯子梁在担任钟表业务员时,喜欢卖不好卖的品牌,他认为,别人卖不好,你卖得好,老板容易看到你的表现;倘若你卖不好,那也没什么损失,因为本来就不好卖。“风险和机会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说,好的事情你不要争取去做,因为好的你必须做到更加好,做得不好就是你的错,而那些没有人想做的事,如果你把它做得好一点的话,所有人都看的见。你做一些别人认为没有可能的事,成绩差也无所谓,他们对你不会有期待,不行就不行。所以老板常跟我说你愿不愿意去帮我搞定某个CASE,之前他可能问过30个员工,每个都说这件事怎样的不好做,但我永远都是说:好吧,从来没有表现过为难,说完好吧之后就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这样的做事原则果然让冯子梁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很快便升任经理,之后他被Omtis Ltd挖角,担任销售及市场策划经理,管理高级腕表部门,并负责 Ebel和Picot腕表品牌的销售和市场策划。
“做了3年后,我的主管说,他就要退休了,会把总经理的位置给我。但是我当时很怕,因为我才二十几岁,我觉得要是当了总经理的话,我的经验和所学的东西会变得很有限。不能因为一个总经理的头衔放弃太多别的东西。那时候刚好班哲明公司找我,我觉得到这边来应该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就过来当了一个部门的经理。从那以后,我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
危机也是机遇
2001年,冯子梁成为班哲明(香港)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整体业务。但他来公司不久,就赶上了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还有之后的“9·11”事件和SARS,整个腕表业都面临巨大的考验,“但危机对我来讲却是机遇,老板给机会让我摆脱困境,我做了一个三年的计划书,把每一步怎样改革、会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都做了清楚的规划,很幸运,事实验证了我做的决定都是对的。”
2005年,冯子梁晋升为公司的行政总裁,负责管理香港、内地及台湾的业务发展及运作。
班哲明是素有“表中的蒙娜丽莎”之称的芝柏表的总代理,不要看芝柏表在1980年后,终于又跻身进世界三大钟表集团,重新与江诗丹顿、爱彼表并驾齐驱,动作似乎很积极,但其实芝柏的企业文化是很低调的。
低调作风,让冯子梁又爱又气,“芝柏表的总裁是艺术家,不是生意人,他做手表不是为了要大卖的。有时我们建议做什么款式的表可多卖5000支,他却说‘好吧,那就少卖5000支吧’。他是这样的人,又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好某些市场商机提建议,他会说:‘再想想吧!’这一想就是5年“。
基本上,芝柏表每年能生产的量并不多,“去年全球才生产了1万8千支。”因为要研发一枚优质的机械机芯,至少要耗费7到10年,动辄数百万法朗不等,冯子梁一语点出芝柏表的价值所在。而所有零件都是由自家工厂生产组装,精湛的工艺与研发的技术是芝柏表维持高价的本钱,一支80万元的三金桥陀飞轮腕表,“现在全球还有100多人在等。”
过去,芝柏将法拉利驰名于世的跃马标志,嵌进手表面盘,但当越来越多人与法拉利合作,芝柏反而停止了与它的合作。”大家都在做的事,芝柏就不愿意做,芝柏也不用代言人,因为它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其实,这也是冯子梁个人性格和经历的最好写照。
成功的唯一标准是“你是否享受其中”
对冯子梁影响最深的人物是康熙皇帝,他看过整套的康熙全集,学习康熙处理事情的手法,受用终身。
对于成功,冯子梁的定义不在于你到达什么样的位置,赚到多少钱,唯一的标准是“你是否享受其中?”所以,他很坦然地接受别人给予他的成功者的定义。
而让他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除了勇于挑战困难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他给他的员工足够的空间去自我成长。“最重要的是分享,还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我很幸运,找到了一帮很好的经理来帮我,从个人来讲,我们都不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厉害的人,但大家的想法加起来就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我跟一般老板不一样的是我很少骂人,因为大家都不是小孩,都知道自己在做什幺,如果他心底想做这件事,并享受其中的话,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如果不想做,你逼他也做不好。”
这个好好先生从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忙乱不堪,他每天早上9点到公司,晚上7点一定下班回家。“我十几岁在国外念书时,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平衡,不管你将生活和工作的重心哪一项偏移了的话,都达不到平衡。”
在家庭生活里,他奉行“小男人主义”,听从妻子的一切决定,为了能和7岁的儿子有良好的沟通去追看卡通片。但他对待生活也像工作一样,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家里的花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和角度;衣橱里衣服要按颜色递进的顺序排列;浴巾拖鞋要统一的质地颜色,绝不能乱七八糟。旅行,他也要最舒适的方式,订最好的酒店,吃最精致的食物。
“也许到退休以后,我会想换一种更随意的生活方式,像年轻人一样,带个包包,什么都不准备,住民宿,吃当地街头的小吃。这样就好像赚到了两个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