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ifiman 于 2012-12-2 12:14 编辑
感谢Eric提了一个能让大家深刻思考的好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应当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品牌层面,一个是产品层面。先说品牌。
谈及当今的腕表品牌,沛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从军表的血统,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便一举成为全球腕表市场不可小觑的主力选手。个中原委,不一而足。但从市场定位和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限量销售”的策略,应该是其根本。
不夸张的说,沛应该是腕表领域把“奥地利经济学”原理阐述得最清晰、最彻底的品牌厂商,没有之一。
受益于其悠久独特的品牌历史以及与劳力士的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合作关系,给了沛一个相当高的起点;
受益于沛进入民用市场较晚,极少的存世量又让其有效避免了品牌泛滥的风险;
有了这两张王牌,加上其面向“英雄”的精准市场定位,极大迎合了普世价值观,给了沛最大范围的受众群体。以上三点结合,让沛完全有可能把“饥饿营销”做到极致,加上这几年来沛的产品也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其品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暴红就不足为怪了。综上所述,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沛的成功是很难被复制的。
关于沛其后几年的品牌及产品走向问题,其实早几个月在准时我也发过一个帖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http://www.timestation.cn/forum. ... A%C7%A3%C3%CE%DD%D3
我觉得后继沛只要坚持“饥饿营销”的市场策略,不要盲目扩大产量,掌控好流通市场的价格,并定期回收流动性(拍卖会),这个游戏应该还能玩很多年。
从产品角度来说,尺寸会趋于多元化、产品线丰富些不是坏事。
1、历史系列47mm唱主角是众望所归,很难改变。但其它几个系列可以尝试创新。999系列的机芯是个讯号。只是多产品线并行需要极高的操作技巧,不知沛准备好了么?
2、自家芯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沛迄今为止还没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高端自产芯能与其它产品拉开差距,让对手买账,让客户买单。
之前尝试过陀飞轮。但坦白说,这个和沛的品牌文化、定位真有些格格不入。我觉得在自产芯上,适合沛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动力。就像之前从劳的618过渡到安哥拉斯8day的那样,现在需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唯有这个方向的提升才能够在保持沛简洁的面盘设计的同时,又与其品牌定位和内涵高度吻合(持久、坚强等)。最关键的是,同为历峰集团成员,郎格31的长动力技术嫁接在沛的大表壳之下能省去很多研发成本,相信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3、新材质应该尝试,比如铜、陶瓷、钛等,但必须建立在吻合器自身品牌定位的主线上。我个人觉得贵金属、珠宝镶嵌等常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式不适合沛。在这些产品上很难传承品牌的DNA。
4、关于是否坚持复刻,我想是这样:一定要控制好流动性,并不能太过频繁。类似249、373、448、424的现象如果持续下去,不仅是对品牌历史的严重透支,更是对客户群体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品牌必定会因为缺乏创新而失血,甚至衰亡。
既然沛在品牌创立之初定下了“限量销售”的基本策略,就应该明白这是一把双刃剑。此举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否定自我,故对其产品创新能力的要求远超其它品牌。反观这两年虽好产品不少,但显然沛对产量和创收上的期望更高。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多度复刻的现象。希望沛能“提升品质,控制产量”的方向努力。举个例子,111,000等热门款生产了十几年,今年的和去年在工艺上是否有提升?呵呵……
最后,作为一名资深沛迷,希望沛能在品牌、产品上能推陈出新,越做越好。当然限量的路不太好走,但还是那句老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